山东高等教育


改革与治理

  • 高校科研制度生态结构与现状研究

    于水波;毕妍;

    借鉴汪丁丁和Tost的制度定义和制度合法性整合模型,将制度生态划分为工具性要素、关系性要素和价值性要素三个方面,运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对20名教师进行访谈,编制《高校教师科研制度生态感知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获得北京22所高校958名教师的调查数据。协方差结构模型显示,问卷初始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目前高校科研制度生态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科研奖励办法体现出分选效应。优化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的制度设计来促进教师更多的科研投入、在现行高校科研成果奖励中更好地体现对教师努力程度的认可应是科研制度生态优化的方向。

    2017年02期 v.5;No.39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文本、事实、选择: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葛天博;

    在现代大学制度背景下理解、贯彻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基于宪法授权和党章规定的内在逻辑,以高校管理系统的历史变革作为理性认知的对象,深刻认清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当代中国大学管理系统的现实功能。在实践中存在的矛盾并非这一管理系统自带的病根,而是角色定位与功能定位模糊,管理权限与层级配置交叉作用下的综合结果。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与不正常的政治因子影响是其滥觞,在党委统一领导下,针对决策责任与管理责任建构"虚与实"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校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017年02期 v.5;No.39 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5K]
  • 高校学术治理的伦理考量及实践逻辑

    刘莹;贾万刚;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学术治理的价值理念、主体关系、行为规制、目标追求等正面临着深刻的伦理转向与重构。高校学术治理的伦理架构包含精神伦理、权力伦理、责任伦理和制度伦理。高校学术治理必须张扬学术自由,必须建立基于专业自治的学术权力平衡机制,必须践行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使命的学术研究责任,必须追求一种和谐有序的秩序格局。

    2017年02期 v.5;No.39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国外高等教育

  • 日本大学“卓越工程”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沈宇航;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等教育进入"快车道"的政策,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为推动大学"卓越工程"开展,相继实施远山计划、21世纪COE以及全球COE计划,旨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造卓越研究平台,培养世界一流创新人才以走出产业界的困境。根据国内社会需要和世界大学发展趋势,日本对"卓越工程"的建设理念、评价机制以及发展策略进行了相应调整,解决了各阶段出现的现实问题,完善"卓越工程"后续建设,快速有效地实现了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这一战略目标。中日两国大学教育发展有着相似的经历,比较两国"卓越工程"发展历程,汲取日本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当前"双一流"建设提供借鉴。

    2017年02期 v.5;No.39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高等教育史

  • “信仰”与“理性”对中世纪大学的影响

    张旭雯;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在精神世界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在扩大基督教影响的过程中,极大地推动了欧洲教育的发展。教会组织在知识领域居于垄断地位,教士和信徒们在教会资助下发起古典翻译运动,经学哲学家们致力于调节信仰和理性矛盾。在维护基督教信仰的过程中,教会借用思辨理性为其工具,反过来促进了理性精神的发展,由此为中世纪大学塑造了原始的组织形态,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基础,兴起了思辨的风气。

    2017年02期 v.5;No.39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西北联大办学困境之研究

    陈海儒;

    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联大,在办学上面临许多困难,比如办学经费缺乏、师资评聘不易、科学研究氛围不浓等。在抗战的大背景下,这些困难在其他学校也有一定的体现,但西北联大由于办学区域的局限性、肩负使命特殊性、党派斗争的复杂性,导致其在办学经费筹措上、图书仪器设备购置上、师资队伍建设上、科学研究等方面更显困难。当然,西北联大校方也想尽办法力图克服这些困难,尽量完成国民政府所赋予的奠基西北高等教育基础的宏远目标,为战时及战后培养了近万名优秀人才,给西北大地留下了扎实的高等教育根基。

    2017年02期 v.5;No.39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论近代知识女性的职业空间与教育不平等

    吕芳芳;

    女性职业的兴起是近代中国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它不仅是近代女性解放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近代女性的教育情况。虽然女性经由教育进入了社会公共领域,但是在近代女子教育中,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不平等都阻碍了女性职业空间的发展,尤其在脑力劳动分工上,女性主要集中于医疗、新闻和教育领域,而长期缺席于科学、政治等领域。这种教育的不平等状况对女性、女性教育和社会发展三者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2017年02期 v.5;No.39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学生事务

  • 论以生为本的高校现代学生服务体系的建构

    张继明;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要求高校构建以生为本的现代学生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学生服务体系反映了大学的教育组织属性和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的趋势。从内容上看,现代学生服务体系应是全面的,涉及学生学业专业、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等。从构建路径看,应加快推进管理型资源向服务型资源的转变,促使教师服务与学生自我服务实现共建,积极拓展应用市场及社会服务资源,综合运用新设施及新技术资源。

    2017年02期 v.5;No.39 47-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7K]
  • 地方本科院校师生关系疏离的成因及改进对策

    张琴;张利国;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与部属院校、高职高专相比,其师生关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地方本科院校的师生关系建设面临疏离的困境,从学校、教师、学生等视角分析其成因,从找准定位、提升水平、完善新生入学教育、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增强师生课后交流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

    2017年02期 v.5;No.39 53-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7K]

人才培养

  • 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中“社会称许性偏见效应”的实证研究——以国内某“985工程”院校L大学为例

    孙冬梅;李二雷;

    尽管早在2010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就设置了"社会称许性"量表,但大多时候它处于被搁置的状态。作为自陈式问卷调查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社会称许性不被重视的现状应当受到重视。利用国内某"985工程"院校L大学2015年度CCSS问卷调查的数据,就问卷中的社会称许性偏见效应问题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称许性未对调查产生显著影响,持续加强对社会称许性的关注和对问卷进行完善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017年02期 v.5;No.39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问题导向下行政管理硕士“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王青梅;高红;

    在治理新常态下,行政管理硕士的培养应把问题意识贯穿于各个环节,构建"三位一体"的行政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三位"指培养过程中的案例教学、学术指导、社会实践三个模块,"一体"指三个模块都应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制度设计和安排。具体来说,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问题的精细提炼、深入分析和辩证认识;学术指导过程中要注意以问题为导向的培养目标重构、学科方向调整和指导理念更新;社会实践要通过案例竞赛、现场办公和智库建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三位一体"的人才模式构建,可以培养中国当前急需的新型管理型人才,推动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变革。

    2017年02期 v.5;No.39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课程与教学

  • 构建大学英语涉海课程体系初探——基于青岛市社会需求调查

    陈胜男;

    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青岛市涉海单位工作人员的英语需求状况及其对于构建大学英语涉海课程体系的想法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对于涉海工作人员非常重要,多数被调查者已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他们需要提高的是较高要求的英语技能,以及与涉海专业/行业直接相关的英语技能。构建大学英语涉海课程体系应该从实际工作需求出发,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并确保课程体系的层次性和完整性。

    2017年02期 v.5;No.39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高校英语语法课程改革的路径探索——以英语专业为例

    鞠志勤;

    现行高校英语语法课程以语法知识的显性输入为主,而忽略培养学生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本文以英语专业为例,探讨英语语法课程改革的途径,倡导将提升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语法能力作为语法教学的目标,并从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学组织三个方面着手实现该教学目标,具体包括:基于构式语法编写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针对语法能力进行评测,开展反转课堂教学。

    2017年02期 v.5;No.39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加强大学生科技素质差别化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石凤;

    大学教育要培养学生成为新型的劳动者,使他们能用科学的思维和技能来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差别化教育就是体现在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下来实施不同的科技内容,达到学生能在适应性发展中自我转型。

    2017年02期 v.5;No.39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山东高等教育》征稿启事

    <正>《山东高等教育》(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创刊于2013年12月,由青岛大学主办,双月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37-1495/G4;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6800。一、主要栏目改革与治理、就业与创业、教育与经济、国外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史、人才培养、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大学精神、教育哲学、学生事务、高职教育、高等教育思想研究等。二、稿件撰写要求来稿需提供论文题目、作者、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以上内容需

    2017年02期 v.5;No.39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