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睦楚;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年度大学排名通常被视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参考,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在2023年秋季,该机构公布了最新的大学排名,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波及了政治、学术界及普通大众群体。从根本上说,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为代表的美国顶尖大学排名,本质上是一种商业化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它需要向公众展示其评价的可信度。然而,由于存在的各种客观限制,该排名在维持其信誉方面面临着来自多方的挑战和压力,这要求其在进行院校评价时必须非常谨慎,并且必须接受来自社会各界和各地区的客观评价与监督。
2025年03期 No.88 1-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 陈小满;卢自会;王辉艳;
博士生招生计划作为高校核心办学资源,承载着满足经济社会转型需求、强化高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使命。基于绩效管理的理论视角,研究明确了博士生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并围绕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测算方法展开深入分析,进而建立了博士生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模型。同时,结合T大学的改革实践,对该模型进行验证,进一步提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深化博士生招生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2025年03期 No.88 8-1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 毛常明;
体育课程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基工程,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开展体育课程育人价值的实践探索是新时代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议题。体育课程育人价值的实践探索,要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素养四个维度挖掘并丰富体育课程育人的价值意蕴。以体育导论课程为例,应在课程目标制定中坚持“育体”与“铸魂”相融合,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坚持“明德”与“精技”相契合,在教学方法中坚持“践德”与“致学”相耦合,在教师素养提升中坚持“传道”与“授业”相结合,构建起“育德”与“育体”互融互促的“课堂+实践+联赛”一体化育人体系。
2025年03期 No.88 16-23+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 曹智勇;邱巧莉;汤宇婷;
实践教学满意度是测量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指标。通过3612份问卷数据验证了理查德森(Richardson)理论模型的作用路径,探索了教学感知、学习行为、学习结果三个变量对实践教学满意度的影响作用及机制。数据结果表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满意度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教学感知、学习行为、学习结果等因素对实践教学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分别在教学感知和实践教学满意度间起中介作用;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在教学感知和实践教学满意度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创造支持性学习环境,提升学生教学感知;倡导参与式学习观念,转变学生学习行为;畅通师生间沟通渠道,改善学生学习结果,进而提高实践教学满意度。
2025年03期 No.88 24-3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 包开鑫;蔡连玉;
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建设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托。学科治理中存在为交叉而交叉、为评估而交叉以及为模仿而交叉,无法发挥跨学科研究的优势。交叉学科因问题而生,问题的边界在哪里,交叉学科的边界就在哪里。问题是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建设的关键。以问题为焦点,能聚合知识,解决交叉学科范式不明的问题;以问题为契机,能调动人才,解决跨学科研究者不足的问题;以问题为靶子,能化解难题,解决学科价值误解的问题。问题的大小、真伪与雷同会影响学科交叉,问题太大或太小致使交叉无动力、问题不是真问题导致交叉无意义、问题重叠或相同造成交叉无兴趣。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建设要面向大小适中的问题、有价值的真问题以及未被关注的新问题。
2025年03期 No.88 32-3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 马文静;宋沁潞;
“强基计划”以选拔和培育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为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以学习投入理论为依据,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数据,对“强基计划”与普通类学生在“志”(学习动力、社会责任感和学习韧性)、“趣”(专业兴趣和职业规划)、“慧”(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的学生发展成效进行实证性分析。研究发现,“强基计划”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学习韧性、学术素养等方面表现优异,在团队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方面与普通类学生无显著差异,在线课程学习获得感略低于普通类学生,且承受了更大的学习压力和学业焦虑,建议高校可从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建立学情档案、开展学业规划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对“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
2025年03期 No.88 39-4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 刘艳芹;程璐璐;
近年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成为外语教育的重要议题。基于社会文化理论,构建任务型学术英语写作框架,设计并实施了为期一学期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实验,以探究学术英语写作质量与学术词汇使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论文终稿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班,但两组学生的学术词汇使用比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此外,学术写作质量与学术词汇使用比率之间未呈显著相关性。然而,学术词汇比率较高的写作过程表明,学术写作任务能促进学术词汇的附带习得。基于此,建议在未来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构建多元社会文化语境,通过协作交流和意义表达提升学生学术词汇习得效果,并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协同写作中提高学术写作质量。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精通学术语言、胜任学术交流的国际化人才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
2025年03期 No.88 47-5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 徐琳;年智英;郭盈;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会计人才是当前会计专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审计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强理论弱实践、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跨学科交叉不足等问题,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审计人才的需求。为破解以上困境,本文探索PBL教学模式在《审计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重构,最终实现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2025年03期 No.88 55-6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 于慧;刘艳琳;
高校定向师范生的培养不仅关涉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且对乡村教育、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等产生重要影响。从具身视域出发,高校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应彰显学生身体的始基作用,注重学生的身体感知,关照学生的身体所处环境,推动学生身心的全面成长。结合定向师范生的培养过程,具身视域下的定向师范生培养模型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重视身体,把握培养目标的具身特征;基于身体,完善课程体系的具身内容;运用身体,构建课程实施的具身过程;回到身体,形成与之配套的具身评价。为了促进定向师范生培养走向具身,可以将“身心合一”贯穿到培养全过程;将“身体体验”融合到培养全过程;将“身体感官”参与到培养全过程;将“身体活动”运用到培养全过程。
2025年03期 No.88 62-6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