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等教育


改革与治理

  • “被放弃”的大学排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榜的信任危机

    张睦楚;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年度大学排名通常被视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参考,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在2023年秋季,该机构公布了最新的大学排名,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波及了政治、学术界及普通大众群体。从根本上说,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为代表的美国顶尖大学排名,本质上是一种商业化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它需要向公众展示其评价的可信度。然而,由于存在的各种客观限制,该排名在维持其信誉方面面临着来自多方的挑战和压力,这要求其在进行院校评价时必须非常谨慎,并且必须接受来自社会各界和各地区的客观评价与监督。

    2025年03期 No.88 1-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 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与实证

    陈小满;卢自会;王辉艳;

    博士生招生计划作为高校核心办学资源,承载着满足经济社会转型需求、强化高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使命。基于绩效管理的理论视角,研究明确了博士生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并围绕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测算方法展开深入分析,进而建立了博士生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模型。同时,结合T大学的改革实践,对该模型进行验证,进一步提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深化博士生招生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2025年03期 No.88 8-1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 “课程思政”视域下体育课程育人价值的实践向度——以体育导论课程为例

    毛常明;

    体育课程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基工程,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开展体育课程育人价值的实践探索是新时代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议题。体育课程育人价值的实践探索,要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素养四个维度挖掘并丰富体育课程育人的价值意蕴。以体育导论课程为例,应在课程目标制定中坚持“育体”与“铸魂”相融合,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坚持“明德”与“精技”相契合,在教学方法中坚持“践德”与“致学”相耦合,在教师素养提升中坚持“传道”与“授业”相结合,构建起“育德”与“育体”互融互促的“课堂+实践+联赛”一体化育人体系。

    2025年03期 No.88 16-23+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基于链式中介模型的检验

    曹智勇;邱巧莉;汤宇婷;

    实践教学满意度是测量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指标。通过3612份问卷数据验证了理查德森(Richardson)理论模型的作用路径,探索了教学感知、学习行为、学习结果三个变量对实践教学满意度的影响作用及机制。数据结果表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满意度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教学感知、学习行为、学习结果等因素对实践教学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分别在教学感知和实践教学满意度间起中介作用;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在教学感知和实践教学满意度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创造支持性学习环境,提升学生教学感知;倡导参与式学习观念,转变学生学习行为;畅通师生间沟通渠道,改善学生学习结果,进而提高实践教学满意度。

    2025年03期 No.88 24-3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 问题导向下的学科交叉何以必要与何以可为——兼论高校有组织跨学科研究

    包开鑫;蔡连玉;

    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建设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托。学科治理中存在为交叉而交叉、为评估而交叉以及为模仿而交叉,无法发挥跨学科研究的优势。交叉学科因问题而生,问题的边界在哪里,交叉学科的边界就在哪里。问题是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建设的关键。以问题为焦点,能聚合知识,解决交叉学科范式不明的问题;以问题为契机,能调动人才,解决跨学科研究者不足的问题;以问题为靶子,能化解难题,解决学科价值误解的问题。问题的大小、真伪与雷同会影响学科交叉,问题太大或太小致使交叉无动力、问题不是真问题导致交叉无意义、问题重叠或相同造成交叉无兴趣。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建设要面向大小适中的问题、有价值的真问题以及未被关注的新问题。

    2025年03期 No.88 32-3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人才培养

  • 志、趣、慧三维视角下“强基计划”学生发展成效实证研究

    马文静;宋沁潞;

    “强基计划”以选拔和培育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为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以学习投入理论为依据,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数据,对“强基计划”与普通类学生在“志”(学习动力、社会责任感和学习韧性)、“趣”(专业兴趣和职业规划)、“慧”(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的学生发展成效进行实证性分析。研究发现,“强基计划”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学习韧性、学术素养等方面表现优异,在团队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方面与普通类学生无显著差异,在线课程学习获得感略低于普通类学生,且承受了更大的学习压力和学业焦虑,建议高校可从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建立学情档案、开展学业规划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对“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

    2025年03期 No.88 39-4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 高校学术英语写作质量与学术词汇相关性研究——基于社会文化的视角

    刘艳芹;程璐璐;

    近年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成为外语教育的重要议题。基于社会文化理论,构建任务型学术英语写作框架,设计并实施了为期一学期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实验,以探究学术英语写作质量与学术词汇使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论文终稿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班,但两组学生的学术词汇使用比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此外,学术写作质量与学术词汇使用比率之间未呈显著相关性。然而,学术词汇比率较高的写作过程表明,学术写作任务能促进学术词汇的附带习得。基于此,建议在未来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构建多元社会文化语境,通过协作交流和意义表达提升学生学术词汇习得效果,并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协同写作中提高学术写作质量。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精通学术语言、胜任学术交流的国际化人才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

    2025年03期 No.88 47-5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 基于PBL教学模式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审计学》为例

    徐琳;年智英;郭盈;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会计人才是当前会计专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审计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强理论弱实践、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跨学科交叉不足等问题,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审计人才的需求。为破解以上困境,本文探索PBL教学模式在《审计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重构,最终实现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2025年03期 No.88 55-6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 具身视域下定向师范生培养研究

    于慧;刘艳琳;

    高校定向师范生的培养不仅关涉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且对乡村教育、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等产生重要影响。从具身视域出发,高校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应彰显学生身体的始基作用,注重学生的身体感知,关照学生的身体所处环境,推动学生身心的全面成长。结合定向师范生的培养过程,具身视域下的定向师范生培养模型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重视身体,把握培养目标的具身特征;基于身体,完善课程体系的具身内容;运用身体,构建课程实施的具身过程;回到身体,形成与之配套的具身评价。为了促进定向师范生培养走向具身,可以将“身心合一”贯穿到培养全过程;将“身体体验”融合到培养全过程;将“身体感官”参与到培养全过程;将“身体活动”运用到培养全过程。

    2025年03期 No.88 62-6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高等教育史

  • 山东大学“两为”办学宗旨历史探源及现代启示

    付岩志;高岑;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是山东大学办学宗旨。它源自于1901年袁世凯上奏给光绪皇帝的《山东省城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关于“两为”的拟定者,目前为止学界尚未有深入探讨。袁世凯、赫士、李于锴均是《章程》关联人员,但都不太可能是“两为”的拟定者。山东大学堂首任总办(即首任校长)周学熙亲自参与了山东大学堂的创办,从其本人记述、后人记载、文本内容、家庭及交游经历、思想构成、语言运用等六个方面推断,周学熙应为“两为”办学宗旨的拟定者。“两为”办学宗旨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服务国家发展的强烈自觉、比肩世界名校的高度自信、守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积极实践。

    2025年03期 No.88 68-7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高等职业教育

  • 高素质职业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内涵、意义与路径

    邱莉;

    依据职业外语人才培养的“育人性”和“职业性”,结合职业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定义,明确了高素质职业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基于学情分析和社会需求调查,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构建了突出“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职业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确立了符合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职业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聚焦课程组织与实施过程,将外语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课程与教学动态运行的全过程,实现高素质职业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课堂的创新应用;借鉴国际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ISO29990,融合学业水平、知识迁移、能力水平、教师教学、师资资源、组织管理等维度,构建了关注“学习能力”和“学习服务能力”的职业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2025年03期 No.88 75-7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历程与高质量发展

    何邵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经历了以实现协调性建设为目标的探索性建设、以制度化建设为目标的规范性建设、以特色的现代化建设为目标的自主性建设、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世界先进水平建设四个阶段。在当前世界先进水平建设阶段,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是指以培养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技术技能人才、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要及其对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让人民群众接受更好职业教育选择和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劳动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较高职业素养、综合素质,进而构建起彰显我国特色、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形态。针对这发展形态,主张从合理化、高级化和优化的研究视角进行客观综合评价,并根据其所面临的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政策制度标准不够健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够深入、治理结构不合理、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2025年03期 No.88 80-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 《山东高等教育》撰稿基本格式

    <正>一、稿件应包括标题、摘要(300-450字)、关键词(4-6个)和正文,另请提供标题、摘要和关键词的英文翻译。摘要是对论文整体内容和结论的简短陈述,要求结构严谨,文字简练,语义确切,不使用“本文”“作者认为”等自我评价性语言。关键词为4-6个公知公用的专业类核心词汇,依限定性降序排列。二、稿件中的作者简介、基金项目信息置于首页页下。格式为:基金项目:本文系“……”项目(项目编号)的……成果。

    2025年03期 No.88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