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等教育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笔谈

  • 以知识与道德的有机融合为导向,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

    李福华;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大学教师是"立德树人"的践行者与引路人,高等学校是"立德树人"的责任主体。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高等学校处在学校层级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

    2018年02期 v.6;No.45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蕴及其实践

    王希普;

    <正>一、质量是解读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视角一般而言,内涵式发展对应的是外延式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关于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的探讨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高等教育扩招。所谓高等教育外延式发展特指规模扩张战略,而内涵式发展主要是指质量提升战略。随着规模扩张战略的实施,我国迅速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大增加了高等教育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巨大的高等教育社会需求,但与此同时,高校的人才培养质

    2018年02期 v.6;No.45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回到大学“人才培养”的“初心”上来

    高伟;

    <正>随着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关于"双一流"大学评定的合理性,学界也一时仁智各见。诸多见解说到底都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即提醒我们深切地反省大学的使命究竟是什么,何谓大学的精神。大学争创"双一流"自然有其合理之处,但"争创"背后一定不要忘记大学的初心,否则大学可能走了很远,而忘了因何出发。

    2018年02期 v.6;No.45 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 高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本”

    韩延明;

    <正>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入了新时代,提出了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方略,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号角,同时也全面开启了新时代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

    2018年02期 v.6;No.45 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牛津的学术传统对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

    周润智;

    <正>国务院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障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方案》要求我国高校应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全过程,开展高水平人才联

    2018年02期 v.6;No.45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改革与治理

  • 中英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模式与特点探析

    王璐;张晓露;

    中外合作办学是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英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办学发展迅速,以引进境外母校办学模式为主的学历教育实体机构和开展种类繁多的课程与教学的合作项目为主要形式。文章分析了中英合作办学两种形式在合作形态、合作层级、办学模式等方面的特点,梳理了境外合作办学的状况,分析了中英高等教育领域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018年02期 v.6;No.45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质量提升的壁垒及应对

    袁浪华;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后大众化阶段,后大众化阶段相对于大众化阶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时期。高等教育在每个阶段都面临着质量提升的问题,后大众化阶段质量提升的壁垒为:区域发展失衡、东西差距明显,层次结构不清、自身定位模糊,系统体系封闭、沟通效率低下,整体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强。而打破这些壁垒的关键是:内涵发展走向质量提升,实行开放走向交流合作,合理定位走向特色发展,提升水平走向服务社会。

    2018年02期 v.6;No.45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人才培养

  • 行政管理硕士生复合型能力培养的现状与诉求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高校为例

    高红;焦永强;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与应用性的综合性学科,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要求培养既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学术能力等科研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服务管理能力、职业能力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对山东省高校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的调研来说,当前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校保障条件来说,其现状与学生的诉求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行政管理硕士生复合型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科建设、师资保障、学校支持等各方面的合力作用。

    2018年02期 v.6;No.45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地方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分析——以N大学本科生为例

    梁晓云;李冬梅;

    本研究基于N大学学习性投入调查的实证数据,在大学影响力模型下,构建了一个"过程—输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取向的路径分析,探索了学习性投入与学习收获的关系以及学习性投入作为影响因素对学习收获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学习性投入各个指标对学习收获具有直接的正向的影响;院校主导的学习性投入不仅对学习收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还可以通过作用于学生主导的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产生间接的影响。另外,根据各变量间影响系数大小得出院校主导的学习性投入较学生主导的对学习收获的影响程度大。基于此对提升N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供对策建议。

    2018年02期 v.6;No.45 3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 新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

    黄莺;

    新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不仅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高校落实十九大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举措。高校必须通过加强法学基本理论知识教学,增强大学生对法制的自觉理性思考;完善管理制度,养成大学生遵章守纪的行为习惯;重视专业课规范守信训练,塑造大学生的职业操守;营造校园法制氛围,培育大学生法制素养;创新校园法制教育载体,提高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水平。

    2018年02期 v.6;No.45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课程与教学

  • 高等教育学学科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探析

    王彦雷;车如山;

    高等教育学学科文化的内涵是以学科共同体为主体,以学科知识为材料,以学科范式为途径,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语言符号、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高等教育学学科文化的特征是学科内涵的外部表现,具体表现在:由学科共同体表现出开放性和专业性特征;由学科知识表现出独特性和专有性特征;由学科范式表现出多学科性和发展性特征。

    2018年02期 v.6;No.45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运用微视频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思考

    杨近平;

    微视频以自身的优势,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有效利用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备课环节,依据课程特点和要求选用微视频,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视频,遵循适时、适量和适度的原则,把微视频的播放和实现问题的解读结合起来,及时进行知识和理论的点拨,加强大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引导和调度,尽量避免过度依赖微视频等误区,对提升教学效果极为有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中运用微视频,通过网络学习任务引导,运用通关设计,注重师生在线互动,及时诊断和反馈,分享微视频学习心得,消除微视频碎片化的负面影响等办法,能够大大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效果。

    2018年02期 v.6;No.45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为例

    蔡礼彬;罗威;康馨悦;罗依雯;

    随着案例教学法的不断成熟,其应用领域也日趋广泛,将之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也势在必行。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进行案例学习期望与满意度的研究却较为缺乏。文章采用IPA分析调查学生对案例学习的观点,从而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研究结果表明:课时安排、案例教学的形式与学生成绩评定机制是目前案例教学急需改善的问题所在。结合国内外案例教学理论研究及发展实践,以及我国案例教学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现状,从教学组织过程与实施辅助体系两个层面提出相关启示。

    2018年02期 v.6;No.45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学生事务

  • 女硕士生为什么择偶难?——一项扎根理论的研究

    杨璐柳婷;

    女硕士生年龄多集中于22-25岁,虽处于择偶的最佳阶段,却陷入择偶难的尴尬境地。本文通过对女硕士生的多次半结构化访谈,利用扎根理论来探讨女硕士生择偶难问题。研究发现,文化资本的累积与提升促使个体择偶标准现实导向的变迁;高校环境的特殊性通过影响个体时间分配促使个体择偶行为积极性的消退,进而导致了择偶难问题。

    2018年02期 v.6;No.45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教师教育

  • 21世纪德国教师教育标准的发展、实施与评价——访德国IQSH主任 托马斯·里克-包雷克

    万明明;

    在全球化进程影响下,21世纪的德国教师教育标准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三个重要的教师教育标准,建立了德国教师教育和资格认证指导框架。以州学校质量研究院为代表的第三方培训机构在职前教师教育和资格认证、在职教育、学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德国教师教育呈现出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标准导向,二是基于学校的发展证据个别推进。专家希望注意标准实施过程中的衔接,并希望对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进行测评。

    2018年02期 v.6;No.45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高等教育史

  • 抗战期间中国高校办学质量管窥——基于学业竞试的统计分析

    朱鲜峰;刘晨飞;

    抗战期间举行的数届高校学业竞试,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高校的办学状况。统计分析表明,在获奖人数方面,浙江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分列前三位,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国立师范学院等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西南联大则成绩不佳。个案分析显示,浙江大学偏重严格管理,西南联大偏重自由放任,体现出截然不同的办学风格。此外,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重办学效率而非办学规模,以及重教学质量而非科研成果等特点,对今日高教评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018年02期 v.6;No.45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山东高等教育》征稿启事

    <正>《山东高等教育》(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创刊于2013年12月,由青岛大学主办,双月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37-1495/G4;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6800。一、主要栏目改革与治理、就业与创业、教育与经济、国外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史、人才培养、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大学精神、教育哲学、学生事务、高职教育、高等教育思

    2018年02期 v.6;No.45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 下载本期数据